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2025-01-18 02:33:57 欧宝娱乐官方网

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的制作方法

  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装置,特别是一种在链条炉排锅炉上使用生物质燃料的风送装置。 以农林生产和加工的废弃物为主要代表的生物质作,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, 能代替煤炭直接作为链条炉排锅炉的燃料。与煤炭相比,生物质燃料的特点是热值较低、 堆积密度极低,比如稻壳的热值约为中质烟煤的70%、堆积密度只有煤炭的十分之一左右, 在使用最广泛的链条炉排燃烧装置上代替煤炭使用时,必然存在着燃料供给量不足的问 题,即使通过加快炉排速度和增加火床层厚度的方式,也不能够确保锅炉能达到正常出力。

  实用新型ZL 2005 2 0074650. 7提出了一种送料鼓风装置,通过风力输送的方式 将稻壳喷入炉膛,使得稻壳在炉膛内受热气化后再落到炉排上完成燃烧过程,不仅保证了 足够的燃料供给,又通过悬浮燃烧的方式使得稻壳减量,在正常的炉排速度下达成稻壳的 完全燃烧。送料鼓风装置的实际工程应用表明,这种燃烧技术有效解决了稻壳代替煤炭在 链条炉排锅炉上使用时的锅炉出力不足的问题。 以上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一是炉前给料造成锅炉房环境恶劣,二是给料不均匀造 成飞灰份额偏高并影响燃烧效率。本发明提出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,是对实用新型ZL 0. 7提出的送料鼓风装置的加强完善和改进,也可以对我们获得授权的实用 新型《ZL2007 2 0044125. X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》更好的保护。

  3.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未解决以上问题,提供一种给料均匀、无粉尘污染、燃烧效率高

  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。 3.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,本发明提出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采用了以下技术路线

  本发明包括料仓、螺旋输送机、主风道、旋风分离器、锁气器、风机、循环风管道、一 次风管道、滑槽和燃烧器。

  料仓的出料口与螺旋输送机进料口连接,出料口与主风道相通; 风机送风管分为两路,分别与循环风管道和一次风管道连通;循环风管道在进风 口的位置与主风道连通,循环风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风门;一次风管道与燃烧器连通;

  主风道中依次设有旋风分离器和锁气器,在锁气器的下方设有一个滑槽;滑槽为 带有倾角的扇形滑槽,其上端接入锁气器出口 ,下端接入燃烧器。

  3. 3有益效果 由于本发明将燃料输直接送到炉前,以此来实现可以在料场给料,并保证了给料的

  连续和均匀;增加了循环风管道,解决现有风送装置中存在的炉前给料给料不均匀和粉尘 污染影响的问题,燃烧效率也得以提高。

  附图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各种视图。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,图2是图 1的A向局部视图。图中l.料仓2.螺旋输送机3.主风道4.旋风分离器5.锁气 器6.风机7.循环风管道8. —次风管道9.滑槽10.燃烧器11.进风口 12.调 节风门13.旋风分离器内筒空心箭头为凤的流向。

  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。实施例除电机外全用薄钢板制 造。使用的生物质燃料可以是稻壳,也可以是破碎到io毫米以下的其它生物质。

  5. 1结构 料仓(1)的出料口与螺旋输送机(2)的进料口连接,螺旋输送机(2)的出料口与 主风道(3)相通。风机(6)的送风管分为两路,分别与循环风管道(7)和一次风管道(8) 连通。循环风管道(7)在进风口 (11)的位置与主风道(3)连通,循环风管道(7)上设置有 调节风门(12)。 一次风管道(8)与燃烧器(10)连通;主风道(3)中依次设有旋风分离器 (4)和锁气器(5),在锁气器(5)的下方设有一个滑槽(9);滑槽为带有倾角的扇形滑槽,其 上端接入锁气器出口 ,下端接入燃烧器(10)。 以上设备和配件,除螺旋输送机(2)、锁气器(5)、风机(6)、电机(13)是从市场购 买以外,其余全部自行设计制造。 —个已经运行的实施例如下一台蒸发量为6t/h的链条炉排锅炉,炉排宽度为2 米,燃烧器(IO)的宽度为1.6米。滑槽(9)的下端宽度为1.2米,倾斜角3 2为75° ,锥角 P3为6(T ,上端宽度等于锁气器(5)的口径250毫米。旋风分离器(4)的外筒直径为1. 26 米,内筒(14)直径为0.6米,下部锥角P1为6(T 。主风道(3)的截面为长方形,350X320 毫米的矩形风道。循环风管道(7)为直径300毫米的圆管,一次风管道(8)为直径400毫 米的圆管。料仓(1)设置在料场,料仓仓容为2立方米,到炉前的距离为15米。螺旋输送 机(2)的筒体直径为350毫米,长度1.9米,转速为每分钟0 200转之间可调,锅炉在额 定负荷下工作时,螺旋输送机2的转速为为每分钟150转。锁气器(5)的转速为为每分钟 45转。风机(6)的流量为每小时8000方米,压头1000帕斯卡。

  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料仓(1)中的生物质燃料经过能调节转速的螺旋输送机(2)被连续定量地注 入主风道(3),通过改变螺旋输送机(2)的转速即可调节燃料供给量,以此来实现对燃烧负荷 的调节。在主风道(3)内,被输送的生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旋风分离器(4)内完成气固 分离,旋风分离器(4)的下部锥体的锥角P1不大于6(T ,以保证生物质顺利下落。分离 出的生物质燃料进入锁气器(5),锁气器(5)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气流漏入旋风分离器(4), 是因为旋风分离器(4)内处于负压状态,如果出现大量漏风,就会破坏气固分离过程,装 置将异常工作。对锁气器(5)的另外一个要求是及时并且连续地排出旋风分离器(4)内的生物质,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燃烧器(10)内有连续的燃料供应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锁气器(5)采用机械驱动的方式,驱动力来自电机(13)。生物质燃料经过锁气器(5)进入滑槽(9),与来自一次风管道(8)的气流在燃烧器(10)内混合后进入炉膛;这里所说的燃烧器(10)相当于实用新型ZL0.7提出的送料鼓风装置中的送风通道。炉炉运行时,若需要调节燃烧功率,则通过改变螺旋输送机(2)的转速来调节燃料供给量,通过改变调节风门(12)的开度来调节一次风量。 锁气器(5)的出口口径远小于炉排宽度,如果直接送入燃烧器(10),将造成炉排宽度方向的燃料分布的严重不均匀,直接影响飞灰份额和燃烧效率。未解决这个问题,在锁气器(5)的下方设置一个滑槽(9),该滑槽为带有倾角的扇形滑槽,上端宽度等于锁气器(5)的宽度,下方宽度略小于炉排宽度,一般为炉排宽度的70% 90%之间,滑槽的倾斜角度P2不小于6(T ,锥角P3不大于12(T ,以保证生物质顺利下滑,并沿炉排宽度方向均匀分配。 风机(6)的配置原则为风机流量等于主风道(3)内的输送风量,该风量的大小一定要保证主风道(3内)保持正常的气力输送状态,此时主风道(3)内的流速不小于15m/s,一般为15 30m/s之间;风机压头用于克服输送阻力,其大小取决于输送距离。气体经过风机(6)加压后分为两路,分别进入循环风管道(7)和一次风管道(8)。循环风管道(7)的气流被引至主风道(3)的进风口 (11)的位置进入主风道(3)。循环风管道(7)上安装有调节风门(12),其作用是调节循环风和一次风的比例。设置循环风的目的是解决输送风与一次风的平衡。 一次风是指通过燃烧器(10)进入炉膛的空气,一次风量的大小取决于生物质中挥发分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,一般而言,一次风量要小于主风道(3)内所需要的输送风量,锅炉负荷低时尤其严重,这样就造成风机(6)的风量相对对一次风而言出现了富余,多余的空气如果排空,会带走大量的粉尘,不仅污染自然环境,而且会造成燃料的浪费,因此,本发明提出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中,设置了循环风管道(7),将风机(6)中富余的风量引至主风道(3)的进风口 (ll),循环风风量的大小由调节风门(12)进行调节。

  一种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,其特征是所述风送装置包含料仓(1)、螺旋输送机(2)、主风道(3)、旋风分离器(4)、锁气器(5)、风机(6)、循环风管道(7)、一次风管道(8)、滑槽(9)、燃烧器(10)和调节风门(12)。

  2.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,其特征是料仓(1)的出料口与螺旋 输送机(2)进料口连接,出料口与主风道(3)相通;风机(6)送风管分为两路,分别与循环 风管道(7)和一次风管道(8)连通,循环风管道(7)还在进风口 (11)的位置与主风道(3) 连通;一次风管道(8)与燃烧器(10)连通;主风道(3)中依次设有旋风分离器(4)和锁气 器(5);在锁气器(5)的下方设有一个滑槽(9),其上端接锁气器(5)出口,下端接入燃烧器(10) 。

  3.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,其特征是旋风分离器(4)的下部锥 体的锥角Pl小于等于60度。

  4.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,其特征是所述滑槽(9)为带有倾 角的扇形滑槽,其倾角不小于60。,下端宽度为炉排宽度的70% 90%,锥角小于等于 120° 。

  5.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,其特征是循环风管道(7)上安装有 调节风门(12)。

  本发明是一种在链条炉排锅炉上使用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,它由料仓、螺旋输送机、主风道、旋风分离器、锁气器、风机、循环风管道、一次风管道、滑槽、调节风门、燃烧器等组成,气体经过风机后分别进入循环风管道和一次风管道,循环风管道中的气流经过调节风门引至主风道的进风口;料仓内的生物质经过螺旋输送机注入主风道,形成气固混合物送入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,生物质燃料经过锁气器和一个带有倾角的扇形滑槽落入燃烧器,与来自一次风管道的气流在燃烧器内混合后进入炉膛。本发明提出的生物质燃料风送装置,能够保证了生物质燃料供给的连续性和均匀性,显著改善锅炉房的环境,并提高燃烧效率。

  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,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.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 2.冷热过程节能与测控 3.能源环境综合技术与装备 4.自动机械与测控技术 5. 机电装备集成及其自动化

  1.能源利用与节能 2.液膜传热及其稳定性 3.肋片传热及优化 4.竖直通道中空气自然对流传热

  1.材料物理与化学 2.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3.纳米多孔金属 4.纳米催化/电催化 5.化学合成及修饰 6.燃料电池 7.生物传感器

  1.内燃机燃烧及能效管理技术 2.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智能算法 3.助航设备开发

返回列表